這場以《AI自動化辦公術》為主題的4小時企業包班說明會,帶來一場讓人驚呼連連的實務分享。主講人Bogi以輕鬆又具深度的方式,帶大家重新思考:「你知道哪些日常流程,其實可以被AI自動化嗎?」
從AI實際教學應用到企業常見疑問的解答,每個段落都讓人驚嘆:「原來AI也可以這樣用!」企業若想真正實現AI數位轉型,關鍵不在工具本身,而在導入方法是否貼近工作情境,並具備可持續優化的機制。這正是智谷所關注的核心價值。
AI工具不是不實用,而是訓練太容易脫離真實工作
在這場《AI自動化辦公術》說明會中,小編特別注意到的是,許多企業員工並不是沒有學過AI工具,而是在實際導入之後,難以真正使用在日常工作上。

這並不代表員工抗拒改變,而是AI培訓缺乏與實際場景的連結,當教學停留在「點哪裡、填什麼」的層次,學員回到崗位後往往找不到切入點,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…
對於跨部門、跨系統的AI自動化應用來說,清楚的流程設計與實務演練才是成功的關鍵。這也是為什麼智谷在設計課程時,選擇從「工作問題出發」,帶領大家思考:怎麼讓AI幫你節省時間、減少重工,而不是學完就放著不用?
八個實務應用場景,讓AI真正走進你每天的工作流程
「AI到底能用在哪裡?」這大概是最多企業主在考慮導入AI時,最先冒出的疑問。對此,講師Bogi沒有用空泛的大架構回答,而是直接分享了八個來自實務的AI應用情境,每一項都貼近我們熟悉的辦公日常:
講師Bogi分享了八種真實、常見的工作情境:

- 備份LINE對話與檔案
- 將YouTube影片轉成知識庫素材
- 自動回覆常見FAQ
- 整合發票請款流程
- 模擬面試對答
- 會議記錄整理與摘要
- 數位名片管理
- 即時網路資訊雷達建置
小編特別欣賞的一點是,這些案例不只是「展示AI功能」,而是明確拆解了怎麼讓同事真的願意用、用得起來。從直覺式的操作介面,到像Excel學習追蹤、AI自動推薦潛在人選等設計,整體流程思維就是為了讓AI自然融入日常工作,不需要刻意切換或複雜上手。
與其說是學會一個工具,小編更覺得這段示範展示的是一種讓AI與工作場景融合的設計能力。這正是企業在推進AI內化時,最值得學習的切入角度。
從發票開始,打造人人都能上手的AI流程設計
對不少人來說,AI自動化聽起來還是有點遙遠。但小編現場看完「發票請款助手」的完整示範後,真心覺得:其實一點也不難,而且超實用。

Bogi現場一步步拆解整個自動化流程:從LINE上傳一張發票開始,透過Make平台串接OCR工具自動辨識內容,再依欄位進行分類、整理,最後自動生成報表並寄送通知。整段流程大約一分鐘就能完成,幾乎不需要人力介入,整潔、快速又穩定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每一步操作都可視化呈現,不需要寫一行程式。只要理解資料怎麼流動、各工具扮演什麼角色,就能讓AI幫你接手這類重複又耗時的行政任務。示範過程中,聊天室立刻刷起一排「這好實用!」「想回去立刻試試看!」的留言,
不只是看得懂,更是讓人覺得自己也能做得到,這正是這場線上活動最打動小編的地方。
對小編來說,這場示範不只是展示AI可以做什麼,而是具體展現了一個關鍵觀念:流程,是可以設計出來的,而AI,就是你設計流程的最佳工具之一。
打造企業專屬雷達站:用AI把資訊變成洞察
如果說發票請款是AI介入內部流程的好例子,那「網路訊息雷達站」就是AI如何協助企業掌握外部商機的絕佳應用。傳統上,企業在搜尋資料時,需要靠人力手動查詢104職缺、競品網站或社群消息,不僅耗時,也難以持續追蹤。
而透過這套AI雷達流程,只需要三步驟——資料來源設定 → 自動爬取 → 報表產出,就能快速整合多個平台的訊息,輸出成視覺化報表,讓行銷、業務、人資部門都能即時掌握趨勢。

根據示範內容估算,這樣的資料整理流程可節省至少一半以上的工時,而且每間企業平均的分析成本甚至只需要新台幣2元左右,對於需要大量外部資訊但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,這不只是「效率提升」,更是一種將數據轉為洞察的策略思維。
讓小編不禁反思: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很多「小事」——像查資訊、整理貼文、填報表——如果用對方法,用AI處理不難,難的是你願不願意重新設計一次!
這樣的應用,不只是節省,而是把人力解放出來,專注在真正重要的決策與創造價值的任務上。
【QA精選解惑】主持人Candy現場回應:企業導入AI,你最在意的問題都在這裡!
這場《AI自動化辦公術》說明會中,最精彩的莫過於最後的Q&A互動時間了!現場許多參加者踴躍提問,而Candy也以清楚又務實的方式,一一回應。以下就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點問答,絕對是企業想導入AI前最該看的懶人包!

Q1. AI 能為企業創造什麼實際效益?
AI導入的第一步,建議從「重複性高、卻常花時間」的行政流程開始,例如發票報帳、資料整理、內部對帳或招募初篩等。這些流程標準化程度高,很適合轉化為自動化工作,導入後效果立竿見影。
Q2. 有哪些工作情境不太適合使用 AI?
AI最擅長處理有固定邏輯、可量化、重複發生的任務,例如內容摘要、業務名單管理、客服自動回覆等。 但若是需要高情感互動、人為經驗與判斷的工作(像是薪資談判、顧問諮詢、客訴處理),目前還是以人為主較為合適。當然,也可以用「人機協作」的方式,像是讓AI先做初稿,再由人進行優化與判斷,既節省時間又不失品質。
Q3. 沒有IT部門,也能導入AI嗎?
完全可以!許多流程只需要搭配免費或開源工具(例如LINE、Google 表單、n8n、Zapier)就能完成自動化。這堂課特別針對中小企業設計,沒有程式背景也能上手。如果符合經濟部「30人以下企業數位轉型補助」資格,甚至還能申請政府資源,輕鬆啟動第一步。
Q4. 導入AI會不會有資料外洩風險?
在設計流程時,我們堅持「資料自己掌控」的原則,使用像 Notion AI、n8n、ChatGPT 團隊帳號(可關閉訓練)等工具,保障資訊不被外傳。課程中也會教大家怎麼設計「不上傳敏感資料」的流程,像是分段處理、設立人工審核點,讓安全性與便利性兼具。
Q5. 如果AI出錯了,會不會影響正常作業?
AI應該是輔助,不是完全取代。課程會教學如何設計審核點,讓AI自動處理重複任務,但關鍵決策仍由人負責。舉例來說,AI可以幫你分類發票、整理履歷,但請款總表與面試邀約仍須主管審核,這樣就能兼顧效率與風險控管。
Q6. 沒有工程背景,跟IT部門怎麼協作?
不需動原本系統、不碰主資料庫,先用外掛流程試作是最佳做法。像是用LINE接收檔案 → 自動分類 → 匯出報表,這種邏輯清楚的demo流程能先讓部門內部看到成效,再由IT部門評估是否正式整合進系統,降低跨部門的摩擦感。
Q7. 跨部門需求差異大,要怎麼設計適合每個人的AI學習?
這堂課本身就是設計給「各部門都能找到對應場景」的實務入門課,不論是業務、HR、客服、行銷或工程師,都能學到對自己實用的AI應用方式:
- 業務能自動整理名單與潛在客戶預測
- HR能快速篩選履歷、自動寄發通知
- 客服能設計FAQ機器人、減少重複問答
- 行銷可生成圖文內容、整合報表
- 工程可用流程工具設計demo、加速協作
不只是教工具,更是培養AI自動化的思維與設計力
這堂『AI自動化班公術』說明會真正讓小編感到不同的地方,是它不只是教你怎麼點工具,而是引導你建立「自動化的工作邏輯」。
講師Bogi在課堂中不強調記憶指令,也不要求技術背景,而是從八個實際辦公情境出發,帶領學員一步步練習:
👉 怎麼把「做很久但說不出步驟」的隱性經驗,轉化成具體流程?
👉 怎麼讓AI能「看得懂」、「接得上」你原本的工作節奏?


這樣的訓練模式,不只是理解工具,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出屬於自己的流程設計能力,讓AI應用不再只是照做,而是能靈活應變、複製到不同任務上!課後還安排了作業練習與一週後的顧問訪談回訓,幫助學員釐清流程設計中的盲點,優化應用邏輯。讓這堂課不只是學習結束,而是一個能啟動、能調整、能持續改善的開始。

如果你也想帶領團隊邁出第一步,歡迎點選此處了解我們的【4小時AI自動化辦公術快速落地包班】,量身打造你的AI導入流程。同時,也別錯過本場說明會的【回顧精華短片】,讓我們一起認識更多日常的AI應用方法,一起把AI變得好懂、好用、好落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