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做策略規劃輔導案的時候,通常一開始作者會引領企業重新檢視既有的願景(vision)、使命(mission)跟企業的短中長期目標(goal),因為這些跟公司的策略是息息相關的。

然而在過去的輔導經驗中,作者發現企業常常會卡在立下遠大的願景後,而不知如何開展的問題,所以在本篇文章,作者想跟各位分享怎麼樣將公司願景轉變成落地的行動。

高大上的願景難以落地及吸引員工共鳴

很多人說公司的願景應該像是北極星ㄧ樣,引領企業前進的方向,這個觀點作者是認同的,只是這樣的訂定方式會引發問題,當我們把願景訂到像北極星ㄧ樣高度的時候,有時候會發現是很難落地執行的,也會讓員工們覺得這個願景好像太高大上,跟自己沒有關係,也沒有自己的想望在這個願景裡,而缺乏實踐願景的動力。

舉例來說,若將「勉覺創新」公司的願景訂為成為「台灣中小型企業推動創新的第一把交椅」,這樣的願景就有點遠大了。各位可能會覺得作者認同將願景訂定成北極星的高度,卻又認為這會有問題,是件很矛盾的事,其實不然,只是這中間需要適當地轉換而已。

為願景設下短期的里程碑-可落地願景

該怎麼轉換呢?作者會先引導企業去思考在這個遠大的願景及北極星的指引下,企業在近期3年間想要讓公司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企業。作者通常把這樣的願景,定義為「可落地的願景」。「可落地的願景」往上承接了遠大願景的一部分,往下可以開展成比較具體的目標與行動計劃,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概念,我們也可以稱「可落地的願景」是實現遠大願景的短期里程碑。

延續先前所提,「勉覺創新」的願景是成為台灣中小型企業推動創新的第一把交椅,然而,這樣的願景似乎有點高大上,我們不妨再拉近一點思考,如果未來要達成這樣的願景,在近期3年內,公司必須成為一個什麼樣子的企業?而這就是可落地的願景。

對勉覺創新來說,近期3年可落地願景可能是「台灣中小型企業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的實踐家」,而這樣的願景要是短期3年內可實踐的,也要是內含在遠大願景內的。當然,這樣的願景也必須包容員工的想望,這樣實踐願景的力量才會大,而這部份的議題,另外再跟各位分享如何做。

形朔可落地願景需達成的衡量指標與目標值

一旦可落地的願景確認後,企業必須進一步思考,若要衡量可落地的願景是否已經達成了,需要那些衡量指標,記得願景的每個面向都必須考量到。以勉覺創新可落地的願景為例,列舉二個參考指標如下所示:

No願景衡量指標衡量指標搜集/計算方式2025年目標值
勉覺創新知名度網路聲量(以網路溫度計網路口碑聲量為主)30則/月
勉覺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輔導案量商業模式創新/策略規劃輔導案量10案/年

訂定完願景衡量指標與目標值後,記得要檢查這些指標與目標值,假設都已完成了,是否可落地願景就已達到。

根據最終目標值回推近3年目標與擬定後續行動計畫

願景衡量指標與2025年目標值確認後,接著就會回推近3年的目標值,舉例說明如下:

No願景衡量指標2022年目標值2023年目標值2024年目標值2025年目標值
勉覺創新知名度5則/月10則/月15則/月30則/月
勉覺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輔導案量4案/年6案/年8案/年10案/年

近3年目標值出來後,接下來就會根據目標擬定推行策略或行動計畫,如此一來就完成了從公司願景到落地行動的制定過程。如何將遠大的公司願景,轉變成可落地的行動,第一步要先拉近思考,描繪可落地的願景,接著循序漸進推導出後續的目標與行動計畫。當然,這樣的推導過程,仍然有許多眉角要留意,而這些眉角就待後續來跟各位分享了!

劉基欽老師-組織創新管理顧問
作者:劉基欽老師-組織創新管理顧問

劉基欽老師擔任多年企業管理顧問,曾多次至美國Innosight、UCLA、SBI引進最新的「創新管理方法論」,回台灣在地化後,透過演講、寫作、培訓及企業輔導等方式,協助企業解決問題與提升員工能力。劉基欽老師講課理論扎實並擁有豐富實務經驗,在課程設計上以企業需求與目的為設計起點,以學員的需求為課程主軸,並透過由淺而深、分段說明與分段演練等方式講授,是位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實力派老師!

企業年度策略規劃遠不止這麼簡單?

除了上述講到重點之外,策略規劃的過程還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,我們有完整的策略共識營規劃服務,還特別整理了各種常見的問題,像是

公司希望安排什麼主題的策略共識營?

公司希望達到什麼效果?

公司適合什麼工具來制定策略?

讓我們一起透過問題集,一層一層幫助您釐清公司需求,找到最適合的策略共識營方案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This field is required.

This field is requir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