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,我是智谷小編~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「AI跟我們公司到底有沒有關係?要做又該怎麼開始?」那小編真的很想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。這是我們在今年《企業AI應用力實戰指南》系列講座系列的第一場,有點像是開船前的導航圖。不會太複雜,也不跟你著重在講技術發展,小編保證你看完一定會更有方向!
為什麼我們要辦這系列講座?企業需要一套真的「做得起來」的AI應用策略
幫助企業從理解到落地,打造AI應用力
AI正在加速改變每一個產業,但許多企業仍困在「知道很重要,卻不知道怎麼開始」的焦慮裡。這正是我們推出《企業AI應用力實戰指南》系列講座的原因。
我們希望透過每週三晚上的座談跟大家簡單輕鬆聊聊AI,幫助企業與團隊從認知→實作→應用,建立真正落地的AI應用能力。不只是學概念,而是從流程改善、工具導入到文化調整,都能找到「做得到、做得穩」的路。
中小企業如何在數位汪洋中找回方向?

在AI浪潮與數位變革席捲全球的此刻,許多中小企業就像是一艘艘航行在汪洋中的小船,風浪一來,沒有清楚的航圖與導航,一不小心就可能迷航…
這不只是個比喻,更是真實存在的挑戰!首場講座我們邀請到WSP集團台灣區策略長Eric,由智谷的執行長Jimmy主持,與我們聊聊在中小企業在資源有限、轉型壓力大、內部共識不足的情況下,該如何找到穩健前行的方向呢?
黃逸華Eric顧問 談三大『數位轉型挑戰』
Eric先從過去二十年辦公工具的演變,談到當前AI技術的崛起,提醒大家數位衝擊已再度升級。

AI技能已成為企業新基本功,還在用Excel就太慢了?
一開場Eric就點出一個令人深思的觀察:「以前是會Excel就夠了,現在是履歷上沒寫會AI,可能直接被刷掉。」
這反映的不只是求職門檻的提升,更是企業內部數位能力的更新需求,從行銷到人資、客服到採購,AI已經從「可選」變成「必備」。企業不能再仰賴人工彙整資料、Excel跑報表,那又該如何善用AI工具減少重工、提升準確度、優化決策流程,已成為關鍵點之一。
中小企業導入AI時最常遇到的三大問題
1. 資料很多,但彼此不通、無法整合
很多企業都有資料庫,甚至每個部門都「有在記錄」,但一到了跨部門協作,馬上就發現格式不一、命名隨意,資料彼此之間對不起來。這不只會拖慢內部效率,也會導致無法訓練出有效的AI模型。所以導入AI的第一步,往往不是買新工具,而是先把資料結構整合好。
2. 經驗還是靠老員工口傳,新人一來就斷層
不少企業還是依賴「師徒制」或「跟著學」來傳承know-how,但這樣做的風險就是——只要老員工一離職,流程就中斷,很多業務也只能重來。這樣的情況讓AI無從下手,因為模型訓練需要的是可量化、可重複的資訊。把經驗知識標準化、模組化,是打造可導入AI的內部資源的關鍵。
3. 怕投資沒回報,乾脆不做
最常聽到的話是:「我們當然想轉型啊,但如果砸了錢沒成效怎麼辦?」這樣的擔憂其實非常合理,尤其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。這也是為什麼「小規模試行」、「快速驗證成效」這種策略格外重要。與其一次投入一整套系統,不如先從一個小流程開始試試看,慢慢建立信心與成效。
中小企業應該怎麼開始數位轉型與AI應用?
整理你已經擁有的資料,不急著買新系統

別急著上大型ERP或CRM系統,先從手邊最熟的Excel報表、客服對話紀錄、出貨流程記錄開始整理。把資料標準化、集中管理,是開啟AI應用的第一步。這不只省錢,也讓後續AI導入更快進入狀況!
把know-how寫下來,建立可複製的內部SOP
你可以先從一個部門開始,把大家「平常都怎麼做」的事情具體寫出來。不用一開始就很完美,重點是讓這些流程可以被理解、被記錄、被傳承。未來這些SOP就能成為訓練AI模型的基礎資料!
選一個最容易卡關的小流程,開始試著用AI輔助
不用一開始就做智慧製造或全自動客服,先從一個對團隊來說「小但有感」的流程做起,例如常見問題自動回覆、報價系統分類、自動生成報表等。讓大家先體驗「AI真的有幫上忙」,接下來再談更進階的應用就容易多了。
各部門該怎麼分工?主管與員工誰該負責什麼?
講座後半的Q&A中,主持人Jimmy與講者針對參與者提問進行深度回應,以下是小編聽完有感的三大環節:

Q1:主管不支持,怎麼開始AI導入?
Eric 回答整理
如果上層還在觀望,不要硬推技術規格或工具介紹,不如先從同業案例下手。讓主管看到別人做了什麼、做出什麼成果,自然會對AI產生「不能錯過」的感覺,轉變就會快很多。
Q2:為什麼大家不願意共享資料?
Eric 回答整理
很多企業內部沒有資料分類制度,資料該保密的、該公開的都混在一起,久而久之大家就傾向「先不要交出去」。建立清楚的資料治理規則、分層權限與溝通機制,可以大幅降低這類誤解與擔憂,是AI導入前必備的組織基礎建設之一。
Q3:大家都在試AI,結果卻整合不出成果?
這是「各部門各做各的」的典型結果,AI雖然可以分散應用,但最終還是需要整體策略。需設立一個跨部門的AI小組或數位PMO,負責彙整需求、整合資源與追蹤進度,是避免資源重複投入的最佳方式!
AI轉型可以從小地方開始,而且越早越好!
這場講座讓我們更確定一件事:AI轉型不是一項科技專案,而是一種「組織能力的升級」。
公司不需要從一開始就做得很完美,而是從一張報表、一段流程、一個任務開始改變。你會發現,只要團隊願意開始動,很多看起來複雜的事,其實也能被拆解、被簡化、被做出成果。
更多企業AI應用案例與講座精彩回顧,持續上線中!
這只是我們系列講座的第一場,接下來我們會以更輕鬆的方式,帶大家一起聊聊AI工具在不同產業、部門裡的應用情境。帶大家從「怎麼用」到「怎麼用得更好」出發,分享各種真實案例與小技巧。
我們相信,只要用對方法、找到適合的切入點,每家公司都能一步步培養出屬於自己的AI應用力!
小編後記:找到航向,不做「海上漂流瓶」
整場活動下來,Jimmy執行長與嘉賓Eric都一再強調:「買工具只是第一步,背後的決策思維、組織文化與管理機制才是關鍵。」
- 若中小企業面臨拉鋸,建議從核心問題著手,一步步拆解、逐層推進。
- 無論是老闆的觀念、員工的意願,或部門之間的數據權力紛爭,都應透過更有系統的規劃與專案管理來解決。
想讓AI成為你團隊的一份子嗎?
我們為中小企業設計了完整的【企業AI應用力培訓方案】,協助你從啟動 → 試做 → 導入,一步步找到適合的節奏與切入點!
- 適合哪些部門優先導入?
- 團隊怎麼從抗拒到參與?
- 有沒有不用寫程式也能用的工具?

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展開企業AI導入旅程,歡迎點此回看【本場座談完整影片】,或預約智谷專業顧問團隊為你規劃服務,一起讓AI成為你的職場加速器!
👉 想更深入了解如何設計屬於你企業的AI培訓方案?馬上點此看智谷的【企業AI應用力培訓方案】。
📚 也歡迎繼續閱讀我們的【座談精華回顧】,探索更多實戰案例與AI應用靈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