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浪潮來勢洶洶,除了生活中常見的應用,究竟可以怎麼協助專業人士提升工作效率、幫助企業呢?

HR圓桌小聚邀請過去擁有豐富協助企業HR導入AI經驗的Darren分享:

一、AI 浪潮之下,HR如何升級戰力

二、AI 協助預測離職,輔助人資進行決策

三、透過AI深化、傳承組織智慧,打造幸福職場

ChatGPT對企業帶來的影響:AI工作者的形成

首先來看看ChatGPT會對企業帶來的影響,Darren引用OpenAI總裁Sam Altman的觀點:「取代人類?人們第一時間會擔心的這件事其實是不會發生的。Google出現前,記東西很重要;計算機出現前,算數的能力很重要,都這些都被取代了,而我們也活的好好的。

所以會取代掉你的人,不是AI,而是會使用AI工具的人。」

那麼在AI大革命中,我們需要具備什麼技能來因應呢?Sam Altman的回答是:「韌性、適應性、快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,能夠使用AI工具的創造力。」

AI 時代下的人才策略關鍵字:協作共創

根據IT研究與諮詢顧問公司顧能(Gartner)子公司 Capterra 對300位美國人資主管的調查,有98%的受訪者在2023年開始,會用演算法協助他們做出裁員決定,但只有7%的人資主管完全放棄用經驗或直覺做出裁員決策。簡單來說,AI只是協助你快速篩選出名單,告訴你可能該留誰、該錄取誰,但是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資深的HR身上。

由此可見,就算人資部門已經變得更加倚賴數據驅動決策,但只要是決策涉「人」,都會由人類做出最終決定。

人資部門的數位轉型,從基本流程數位化到AI賦能HR工作

Darren接著指出,公司進行數位轉型時,HR部門可以做些什麼?

從最基本的建立人事相關的流程,是HR 1.0。

再來是將這些作業流程系統化,譬如設置On-Premises(地端的、安裝和在公司內運作的軟體或系統,反之則是雲端)系統,這是HR 2.0。

再來就是今天要談的數據與AI,由於1.0~2.0階段累積了許多data(資料),包含進入公司前的履歷、薪資、教育訓練、績效考核等等人才庫的管理與紀錄,HR 3.0應該思考:如何善用這些數據和資料,導入AI,輔助預測、推薦,以節省時間並更精準、有效率的招募、選才,降低離職率、提升留任率。

Darren分享科技業翹楚IBM公司的例子,其CEO羅睿蘭(Ginni Rometty)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,他們內部研發了一套運用AI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,預測哪些員工將要離職,準確度竟達到95%!

「挽留員工最好的時機,就是在他們做出離職決定之前。」譬如系統曾發現4名來自同樣大學科系的工程師、同樣都在IBM工作4年、分布在不同部門,但其中一名工程師的升遷速度卻不如其他3人,而他也意識此事。不過顯然該名工程師的主管若不曉得他的學歷和交友狀況,根本難以察覺,但有了這套AI系統,便能及時警示主管。除了離職和留才,在招募時應徵者的履歷中哪些因子會構成黃金比例,進入公司後會願意留在公司比較久,或者職務上員工應該加強那些技能?都能提供分析、建議。

根據報導IBM導入這套系統後,每年節省了高達3億美元(約92億台幣)的費用、精簡了30%的人事成本,效果驚人。

人才流失的成本與人力無法觸及的盲點:成為AI介入機會

為什麼一間公司通常都要努力降低離職率,究竟人才的流失企業要付出多少成本呢?仔細思考一下,失去員工的實際總成本包括:

。雇用新員工的成本(執行招募的人力、招募花費的時間……)

。入職和培訓新人的費用

。新員工學習和發展的時間

當員工離職後,該職務空缺需要找現有員工代理,不僅加重現有員工工作負擔,工作時間變長和效率也變差,此外從員工離職、找到適合人選到上任這段等待期也是隱形的成本,況且沒有到報到日那天,一切都還有變數。就算新人如期入職,至少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,到符合公司的發展期待、銜接上職務,其實也是一大成本。更不用說,如果該名離職員工,若為高潛力同仁對單位影響更甚,若是去了競爭廠商,等於間接茁壯了競爭對手,更可能讓產品開發的時間與機會成本倍增。Darren也提到他們竹科的客戶透露,離職的人才若是在資訊單位,公司付出的成本是其他單位的兩倍。

接著Darren分享過去輔導許多公司的經驗,從大多數公司的情況來看,若是單憑主管個人經驗與觀察來判定同仁離職風險,可能會有不夠客觀、影響離職的因素太多猜不到、光是自己的事情就太忙等等問題。再來是資料取得不易,包含從履歷管理到人才庫,像是薪酬、獎金、績效,可能都散落在不同的系統中。就算找了AI的資料科學家,自己去寫的演算法去建模,但是像資歷、薪資、績效、升遷等等較機密、敏感的資料,HR就無法提供給IT或資料科學家,但無法取得完整資料,建出來的模型也不漂亮,形成一個gap(差距、落差),往往使用者覺得不準,開發者覺得已經盡力完成這個模型了。

新系統自動化建模,大幅降低使用門檻

了解到上述困境,他們開發出一套快速、好上手的系統,整併了手動編碼的程,將建模自動化、流程化、標準化,HR不必再將資料丟給開發者,只要將員工的年紀、學歷、薪酬、職級、個人特質、職務內容、加班時數、出差次數、對工作滿意度、敬業度、員工的工作表現等資料上傳至平台,就能計算出該名員工可能的離職率,HR還可以自行依照需求增減影響離職率的因子。

而該系統不僅可針對單一員工作離職率預測,也可以做批次預測,並與現有的HR系統整合,結合個人資料頁面,顯示離職率警示燈,離職率若在50%以下為綠燈,50~70%是橘燈,70%以上就亮紅燈,整合在自己的系統中,以便採取對應的招募及留任措施,有效降低單位離職率,提高組織穩定度,降低招募遞補成本。

在基礎模型建立完成後,下一步可以思考如何快速拓展、換題目,進行更細緻的分析。譬如影響各部門、職級離職的主要因素都不同(如下圖),藉由不同影響因子,可以建立各單位或職級自己的模型,分析出人資的部門的離職率、產線的離職率、全公司的離職率,或者初階員工、中階主管甚至CXO(公司某一領域的最高階主管)等級的離職率。

此外HR在導入AI後,也要定期整理名單與因子,例如每一季新進、離職人員的資料,透過每季追蹤、探討,同時重新檢視是否有其他因子是過去沒想到的、沒丟進去的,有沒有其他新的想法,譬如同業提供的薪資、股票或福利待遇,除了基礎資料外,是否有其他延伸的數據應用,可以加入到影響因子中,不斷更新、優化模型,進而產生相對應的策略、措施,改善和優化公司留才制度。

Darren就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,有個竹科的客戶就希望把「午餐delay回來的時間/中午的門禁打卡記錄/員工儲值卡的紀錄」資料放進系統、加入成因子,原來在竹科,常會有獵才去和工程師約在午餐時間吃飯,但公司明明有員工餐廳,這很可能表示他是在跟外面的人接觸。

重視員工體驗,提升留任率

此外,想要提升員工的留任率,HR和管理層或許可以從下面這幾點來思考:

1.增加薪資

2.改善工作條件

3.提供培訓和晉升機會

4.提升團隊氛圍

重視員工到職後的後續體驗(Employee Experience),例如規劃更加個人化的職涯發展規劃與技能培訓、提供更加彈性的工作環境(如遠距工作)、重視員工的職場幸福感與健康,甚至到員工決定離開公司的離職流程等環節

尤其在員工體驗方面,知名商務社群網站Linkedin 最新發布的25個2023年成長最快的職位名單中,「員工體驗經理」竟高居第5名。其工作內容包含:

1.在招聘、入職階段打造好的「雇主品牌」

2.協助培養良好的雇主、雇員關係

3.傾聽員工心聲,營造良好的「回饋」環境

4.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(幸福職場)

因為「在金錢不再是員工主要工作動機的世界裡,專注於員工體驗將是企業最具競爭力的優勢。」

根據《財訊》的調查結果顯示,Z世代(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)在求職時考慮的首要條件的已經不是薪資(如下圖),而是職涯發展機會。至於要如何收服Z世代工作者的心?韋萊韜悅管理顧問公司魏美蓉提出3個C和3個P—Change(改變)、Connect(連結)、Care(關心),Professional(專業領導)、Pr(人際領導)工作以及Pioneering(前瞻領導)。

結束前Darren分享,快速變動下HR轉型5大關鍵指標,包括:

。重塑數位化人才樣貌

。從員工體驗帶動客戶(供應商、投資者)體驗

。具備前瞻性的數據AI預測能力

。塑造目標導向的企業文化

。以人為本的組織設計思維

最後Darren總結,未來讓同仁學習蒐集數據、理解數據,擁有解讀數據、應用數據的能力將至關重要,鼓勵公司導入AI賦能HR,提升組織競爭力,勉勵大家保持好奇心、樂在學習。


李青霖 Darren Lee
杰倫智能科技 HR專案AI導入顧問

李青霖顧問專精於人工智慧與HR管理的結合應用,可以根據企業需要量身定制HR AI解決方案,目前在杰倫智能科技(Profet AI) 擔任HR專案AI導入顧問,有協助多家企業導入AI專案的經驗。

HR圓桌小聚第二場報導:

🔗 永續做得好,生產力沒煩惱—HR如何運用ESG與AI打造幸福職場

🔗教你如何用 AI 預測離職,並剖析離職率背後意義

🔗用策略打擊離職率!透過有效的人才治理方法,打造永續企業

🔗永續做得好,生產力沒煩惱 Q&A時間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This field is required.

This field is required.